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浙江鄞县、温州及丽水地区。
形态 体粗大,前端略尖细。背部隆起,腹部平坦。体长32—71mm,体宽5—10mm,尾吸盘直径3—6mm。体表色泽和条纹艳丽,背面有3—5条狭窄的淡绿色纵纹将冬青绿色底隔成6道宽阔的纵带。腹面紫褐色,无斑点,腹侧亦没有细长的纵纹。体侧缘有两条棕黄色的宽带,左、右两带在头端的前缘相连,后端一直延伸到最后的体环上。尾吸盘的周缘亦有棕黄色带。身体共有103或104环,完全体节由5环组成,但b1和b2以及b5和b6明显地各成一组。第6环的腹面构成前吸盘的后缘。眼5对,排列和分布均与日本医蛭相同,惟首对眼有时在第2/3环沟上。雄性生殖孔位于第31/32环沟上,雌性生殖孔位于第36/37环沟上,两孔相隔5环。雄性生殖孔有时移至前环的后缘,或有细线状的阴茎露在外边。肛门位于第103环背中的前缘(见图74)。皮肤感觉器浅蓝色,多数分布于完全体节的中环上,背、腹面各有6个。
口内3个颚的颚嵴上各有一列齿,数约50—60个。嗉囊盲囊中充满血液时,可看到最后一对盲囊从第68环向后延伸到第99环。精巢11对,其它雄性生殖器官的形状亦与日本医蛭相近似,只精管膨腔与两贮精囊均很粗大。雌性生殖器官的两输卵管在腹神经索之右侧汇合成粗大的总输卵管。阴道囊大,且呈卵圆形。
形态 体粗大,前端略尖细。背部隆起,腹部平坦。体长32—71mm,体宽5—10mm,尾吸盘直径3—6mm。体表色泽和条纹艳丽,背面有3—5条狭窄的淡绿色纵纹将冬青绿色底隔成6道宽阔的纵带。腹面紫褐色,无斑点,腹侧亦没有细长的纵纹。体侧缘有两条棕黄色的宽带,左、右两带在头端的前缘相连,后端一直延伸到最后的体环上。尾吸盘的周缘亦有棕黄色带。身体共有103或104环,完全体节由5环组成,但b1和b2以及b5和b6明显地各成一组。第6环的腹面构成前吸盘的后缘。眼5对,排列和分布均与日本医蛭相同,惟首对眼有时在第2/3环沟上。雄性生殖孔位于第31/32环沟上,雌性生殖孔位于第36/37环沟上,两孔相隔5环。雄性生殖孔有时移至前环的后缘,或有细线状的阴茎露在外边。肛门位于第103环背中的前缘(见图74)。皮肤感觉器浅蓝色,多数分布于完全体节的中环上,背、腹面各有6个。
口内3个颚的颚嵴上各有一列齿,数约50—60个。嗉囊盲囊中充满血液时,可看到最后一对盲囊从第68环向后延伸到第99环。精巢11对,其它雄性生殖器官的形状亦与日本医蛭相近似,只精管膨腔与两贮精囊均很粗大。雌性生殖器官的两输卵管在腹神经索之右侧汇合成粗大的总输卵管。阴道囊大,且呈卵圆形。
鉴别特征
鉴征 体粗大,前端略尖细。背部隆起,腹部平坦。色泽和条纹艳丽,背面有3—5条狭窄的淡绿色纵纹将冬青绿色底隔成6道宽阔的纵带。腹面紫褐色,其两侧没有细长的纵纹。体侧缘有两条棕黄色的宽带。雄性生殖孔位于第31/32环沟上,雌性生殖孔位于第36/37环沟上,两孔相隔5环。阴道囊大,呈卵圆形。
生物学
生态 本种常与日本医蛭一起栖息在与稻田相通的沟渠中,数量较少。如果搅动水体时,同样呈柳叶状漂游而来。卵茧大小为14—15mm×11—12mm,如不计海绵层则为11—12mm×8—9mm。茧内有幼蛭12条左右,大小为5mm×2mm。幼蛭的背中线上有两行细小的黑褐色斑纹,背部两侧有极细小斑点组成的网纹。
国内分布